首頁
1
鹽水導遊
2
月津港燈節
3
月津港起源歷史4
https://www.yanshui.com.tw/custom_76358.html 月津港起源歷史 月津港起源歷史 月津港燈節 月港燈節 燈展作品 活動市集 交通管制 月津港 月津八景 月港歷史 月港重建 | 鹽水月津港歷史 明朝時期 ◎ 明代的開墾 明天啟元年(1621),鄭芝龍據臺時,鹽水臨海,大陸移民相繼到鹽水港口定居墾 。鄭成功為反清復明,安排其部將何積善及范文章率軍隊及眷屬到鹽水墾殖(今牛墟附近),開拓鹽水港附近地區,墾地務農,漸成聚落,清朝廷此時亦在此設立「大龜肉庄」;而後更與大陸泉州、廈門等地進行貿易,一時成為興安平、鹿港並列的南臺灣水路交通要地。 康熙地圖「大龜璧莊」 圖片說明:因臨倒風內海(自然形成的內海港灣),鹽水港(紅色區域)內有鹹水而得名,相對上游有一汫水港(藍色區域)(指淡水之意)。 鹽水港因處水路糧道,在雍正時期已是大市鎮;加上乾隆期間由於倒風內海為急水溪和八掌溪帶來大量砂石淤填,變成河洲浮埔,住民乃擴墾新生地,規模更見擴大;迄乾隆二十七年(西元1762年)鐵線橋築成後,更成南北通衢。在17、18世紀倒風內海地形,在清朝時期鹽水不僅是貿易港,也是重要的軍事要地,巿街已闢建東西南北四城門,港邊建有護庇宮主祀媽祖。鹽水因有通船之便,市集漸次形成,往來諸羅與府城間,鹽水是必經之地,又是貨物轉運站,人口逐漸往鹽水聚集,而北方的八掌溪與南方急水溪沖刷而成的三角地帶,狀似新月,使鹽水又有「月津」、「月港」之稱,也因而有「一府、二鹿 、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話流傳下來。 鹽水港口因大量砂石淤積導致內陸化,月津港逐漸縮小成鹽水內港,可通八掌溪與急水溪進出海口。清道光末期,倒風內海為急水溪和八掌溪帶泥砂填積,海岸線逐漸東移,鹽水不再臨海,海港功能逐告喪失。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七、八月,本地瘟疫猖行,死亡人數眾多,加上急水溪又在此間泛濫,港口再度淤塞,鹽水港更趨衰弱。   日治時期 ◎ 日治時期的重要商港   明治28年(1895),日人在鹽水設有「鹽水港辦務署」及「鹽水港渡辦務署 」。臺南縣分臺南廳與鹽水港廳,鹽水廳所管轄範圍包括布袋庄、白河庄、新營街、柳營庄、前大埔庄、麻豆街、牛挑灣庄、鹿草庄等地,可見此時鹽水因為交通所帶來地位是相當高的。 圖片說明:鹽水日治時期1908年地圖 鹽水港漸趨沒落:可惜在鹽水港淤積日趨嚴重的同時,水路交通沒落,再加上明治38年(1905)鹽水地方人士因擔心縱貫鐵路穿過鹽水,破壞當地風水,因此向日人提出反對鐵路的興建的意見,結果造成鐵路的興建轉往新營,鹽水也喪失了昔日的交通樞紐的地位。明治 42年(1909)鹽水地位再度降級,成為臺南新營郡轄下的的鹽水街。 光復初期◎ 光復初期的鹽水 鹽水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迭遭美軍轟炸,市區房屋幾乎全毀,鹽水鎮幾成癈墟。民國三十四年(昭和二十年)八月,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1945年後,當時「布街」、「竹仔街」、「蕃薯纖市」,都是人潮聚集五穀雜糧交易處,鹽水牛墟的存在,也使各地的牛販群集於鹽水,不過這樣的好現象並沒有維持多久 …。 圖片說明:今三福路昔日為布商林立的地方,日治時期為「布街通」,是布商集中地。 ◎ 貿易的鹽水港(月津港)   因港而成鎮的鹽水,八掌溪與急水溪分別自北與南雨方流經鹽水,透過八掌溪水路,原為內陸港的鹽水鎮,可經由布袋通往臺灣海峽,商船雲集,每有商船靠港,米、竹筍就透過鹽水與來自大陸的商船交換布匹、陶瓷、酒、菸草、木材 、中藥等物資,貿易的興盛與衰敗寫出了鹽水月津港的歷史過程。倒風內海淤積後,使得鹽水月津港沒落,還導致地方水患連連,瘟疫、疾病接踵而來,倒風內海故事呈現了三、四百年前繁榮及歷史地方。圖片說明:照片中為鹽水港製糖酒精工場。(圖來源:中央研究院) 更詳細鹽水歷史資料 :鹽水歷史小檔案以上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鹽水區圖書館《鹽水鎮誌》、陳美惠講師臺灣文獻,由鹽水小鎮漫遊網整合Google Map彙編而成。 神韻藝術團全球巡迴演出台灣演出期間2024年3月29日至4月14日      
https://www.yanshui.com.tw/ 鹽水漫遊網
北台南最大的兒童遊樂公園在鹽水即將完工,敬請期待。YouBike鹽水六站租借點已啟用,遊客可租自行車漫遊鹽水,也可騎至新營轉運站搭乘國道客運,路程僅約2公里。台南市政府整建鹽水月津港沿岸5座水岸公園已全部整建完成,打造成浪漫月津港水岸遊憩綠色走廊,可讓民眾在這裡休憩、觀光,還有長達約7公里的自行車道,讓旅客能在這裡欣賞月津港日夜風光。鹽水不僅有兒童及成人特色公園,還有意麵等名產、週三夜市、百年牛墟、特色古蹟、百年建築、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等,走訪一趟月之美術館燈飾作品,再來碗道地鹽水意麵,是絕不能錯過的一大享受……

月津港燈節



| 鹽水月津港歷史


明朝時期

◎ 明代的開墾

明天啟元年(1621),鄭芝龍據臺時,鹽水臨海大陸移民相繼到鹽水港口定居墾 。鄭成功為反清復明,安排其部將何積善及范文章率軍隊及眷屬到鹽水墾殖(今牛墟附近),開拓鹽水港附近地區,墾地務農,漸成聚落,清朝廷此時亦在此設立「大龜肉庄」;而後更與大陸泉州、廈門等地進行貿易,一時成為興安平、鹿港並列的南臺灣水路交通要地。

康熙地圖「大龜璧莊」

d6ee6c9bbdb0cc1e0f446f6793aa13b2.jpg圖片說明:因臨倒風內海(自然形成的內海港灣),鹽水港(紅色區域)內有鹹水而得名,相對上游有一汫水港(藍色區域)(指淡水之意)。


鹽水港因處水路糧道,在雍正時期已是大市鎮;加上乾隆期間由於倒風內海為急水溪和八掌溪帶來大量砂石淤填,變成河洲浮埔,住民乃擴墾新生地,規模更見擴大;迄乾隆二十七年(西元1762年)鐵線橋築成後,更成南北通衢。

在17、18世紀倒風內海地形,在清朝時期鹽水不僅是貿易港,也是重要的軍事要地,巿街已闢建東西南北四城門,港邊建有護庇宮主祀媽祖。

7306ee1baa897835fc6246be20338d80.jpg
鹽水因有通船之便,市集漸次形成,往來諸羅與府城間,鹽水是必經之地,又是貨物轉運站,人口逐漸往鹽水聚集,而北方的八掌溪與南方急水溪沖刷而成的三角地帶,狀似新月,使鹽水又有「月津」「月港」之稱,也因而有「一府、二鹿 、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話流傳下來。

4eaa523da88738ab926cd3919e4878a7.jpg

鹽水港口因大量砂石淤積導致內陸化,月津港逐漸縮小成鹽水內港,可通八掌溪與急水溪進出海口。

清道光末期,倒風內海為急水溪和八掌溪帶泥砂填積,海岸線逐漸東移,鹽水不再臨海,海港功能逐告喪失。
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七、八月,本地瘟疫猖行,死亡人數眾多,加上急水溪又在此間泛濫,港口再度淤塞,鹽水港更趨衰弱。

日治時期

◎ 日治時期的重要商港

  明治28年(1895),日人在鹽水設有「鹽水港辦務署」及「鹽水港渡辦務署 」。臺南縣分臺南廳與鹽水港廳,鹽水廳所管轄範圍包括布袋庄、白河庄、新營街、柳營庄、前大埔庄、麻豆街、牛挑灣庄、鹿草庄等地,可見此時鹽水因為交通所帶來地位是相當高

7ab925f7f6d0e5c5bfca70792e140f02.jpg

圖片說明:鹽水日治時期1908年地圖


鹽水港漸趨沒落:
可惜在鹽水港淤積日趨嚴重的同時水路交通沒落再加上明治38年(1905)鹽水地方人士因擔心縱貫鐵路穿過鹽水,破壞當地風水,因此向日人提出反對鐵路的興建的意見,結果造成鐵路的興建轉往新營,鹽水也喪失了昔日的交通樞紐的地位明治 42年(1909)鹽水地位再度降級,成為臺南新營郡轄下的的鹽水街。


光復初期

◎ 光復初期的鹽水

鹽水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迭遭美軍轟炸,市區房屋幾乎全毀,鹽水鎮幾成癈墟。民國三十四年(昭和二十年)八月,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1945年後,當時「布街」、「竹仔街」「蕃薯纖市」,都是人潮聚集五穀雜糧交易處,鹽水牛墟的存在,也使各地的牛販群集於鹽水,不過這樣的好現象並沒有維持多久 …。


e2172171ec9e759d7234b17c62e4ec8d.jpg圖片說明:今三福路昔日為布商林立的地方,日治時期為「布街通」,是布商集中地

◎ 貿易的鹽水港(月津港)

  因港而成鎮的鹽水,八掌溪與急水溪分別自北與南雨方流經鹽水,透過八掌溪水路,原為內陸港的鹽水鎮,可經由布袋通往臺灣海峽,商船雲集,每有商船靠港,米、竹筍就透過鹽水與來自大陸的商船交換布匹、陶瓷、酒、菸草、木材 、中藥等物資,貿易的興盛與衰敗寫出了鹽水月津港的歷史過程。倒風內海淤積後,使得鹽水月津港沒落,還導致地方水患連連,瘟疫、疾病接踵而來,倒風內海故事呈現了三、四百年前繁榮及歷史地方。

4cdf3f7314ed6b8c2172265add37328e.jpg圖片說明:照片中為鹽水港製糖酒精工場。(圖來源:中央研究院)



更詳細鹽水歷史資料 :鹽水歷史小檔案

以上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鹽水區圖書館《鹽水鎮誌》、陳美惠講師臺灣文獻,由鹽水小鎮漫遊網整合Google Map彙編而成。

神韻藝術團全球巡迴演出
台灣演出期間2024年3月29日至4月14日



b6267a56d852c7a6112e6d8f5feb2dfb.jpg

4dc20fc900b5185886aa72759112b110.jpg

423c2b52d76e8e70b1ce651145b50b96.jpg

9c9013821e5be30e437edacbd944b4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