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鹽水導遊
2
特色古蹟
3
★「天主堂」中西合併文藝聖堂4
https://www.yanshui.com.tw/custom_76296.html ★「天主堂」中西合併文藝聖堂 ★「天主堂」中西合併文藝聖堂 特色古蹟 - 鹽水天主堂 八角樓 天主堂 打鐵老鋪 永成戲院 蔡氏故居 小火車站 糖廠園區 天主堂 【中西合併天主堂建築】Yanshui Catholic Church 地址:Google地圖位置 鹽水有間天主廟 是廟?不是廟?(LINE TODAY 看影音)尚酷ㄟ 宗教包容 鹽水天主堂 聖佳蘭隱修院(光啟社TV) Built in 1955, Yanshui Catholic Church (鹽水天主神聖堂) has long been a place of fascination for tourists, and even though it is quite clearly a church, it also possesses characteristics of a temple building. From this perspective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say that it embodies an East-West fusion. In the early period, it provided a place for those who believed in Jesus, and indeed it was a place where early Christian priests were given room to spiritually express themselves. Later, an Asian version of the Last Supper painting was adapted according to a distinct Han aesthetic, with bread replaced by buns and chopsticks used as tableware. This fusion style of painting blended in quite well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intention of making more people accept new religious views. As free thought and openness have bloomed, the old mural has become cherished and precious.Source:Tourism Bureau of Tainan City Government. 線上地圖 世界唯一中西合併建築與彩繪鹽水天主神聖堂一直是許多旅人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明明是天主教卻又有著廟宇式的建築,只有外觀建築中式不稀奇,內部可以說是中西合併的極致了,早期為了讓 人信主耶穌,只能說讓當時傳教的神父們真的絞盡腦汁,連名畫”最後的晚餐"都改成了漢化版,食物變成包子,還拿著筷子等中式餐具,如此中西合併的大作改 造,都是為了融入地方,讓當時更多人容易接受新的宗教觀,現在觀念開放許多,當時的壁畫就顯得很珍貴了。 天主堂設有歷史介紹館 歷史1955年,德籍方濟會士胡國臨神父在鹽水建立一座臨時天主教教堂,爾後因信徒增加而有擴建,此為今日祭天殿前身。原先的教堂大部分結構為木材,因生白蟻而有蛀朽,1969年來自陝西省的第五任本堂神父李少峰接任後開始教堂及周邊建築的重建工作。1970年在教堂旁興建信徒的活動大樓「鹽光館」,為三層建築,底層有辦公室和活動中心,最上層則是宿舍;1976年建造「中華聖母亭」,為一六角形小亭,內有中華聖母態像,以及用玫瑰經的「痛苦」、「榮福」、「歡喜」三個五端為主題的畫像。1986年史建今日的教堂主體「祭天殿」。 建築該教堂採用中國宮廷式長方形建築,並稱之為「祭天殿」,其內部有紅色圓柱上題詩詞。上方拱頂上以天主教的「天主十誡」、「信望愛德」等主題作畫,皆採用中國的雙龍搶珠等紋飾作為各主題畫邊緣的裝飾。這些紋飾也有出現在樑上。 建築長方型其中一個短面為祭壇;後方圓拱壁龕上繪有中國風格的最後的晚餐圖像,畫中人物以華人面孔替代原先的西洋人物,並著上漢服;使用筷子吃包子饅頭,並用爵飲酒。最後晚餐壁畫上方為三位一體圖,以三個身著漢服袍服的態像代表天主教的三位一體神祇。兩側則有許多身著漢服的人物,已表示天主教在中國的信眾也跟著登上天堂覲見天主。 長方形建築的另一短邊,也就是祭壇的對面亦有一較小的壁龕,內為表達記念該地信眾祖先的「教友祖先牌位」及香爐;壁龕之上有以《創世紀》一、二章為主題繪製的「開天闢地」壁畫。壁畫下方有幾個李少峰神父選出的幾位代表性的聖人。有新約提到的聖若瑟、四大聖史、聖保祿等人,還有幾名方濟會的重要聖人,或有名的傳教者等13位。長方形建築兩側圓柱間採光窗下有十四處苦路圖,過道上方則有從中華諸聖中選出幾位中國本地的天主教殉道者的事蹟為主題繪製圖像組,值得注意的是左側最後一組圖上為孔子和老子,另一邊則有徐光啟與利瑪竇以及吳鳳,惟吳鳳事蹟被考證為虛構後則將該畫的標題改為向台灣原住民傳教的麥傑神父。 兩兩一組的畫像間各夾著一幅出自舊約的人物的站姿畫像,不過右起第一幅不是出自舊約,而是君士坦丁大帝之母聖海倫納的畫像。 以上資料來源台南旅遊網、維基百科彙編而成。
https://www.yanshui.com.tw/ 鹽水漫遊網
YouBike鹽水三站租借點已啟用,遊客可租自行車漫遊鹽水,也可騎至新營轉運站搭乘國道客運,路程僅約2公里。台南市政府近期整建鹽水5座水岸公園,月津港沿岸5座水岸公園已全部整建完成,打造成浪漫月津港水岸遊憩綠色走廊,可讓民眾在這裡休憩、觀光,還有長達約7公里的自行車道,讓旅客能在這裡欣賞月津港日夜風光……

特色古蹟 - 鹽水天主堂

天主堂 【中西合併天主堂建築】
Yanshui Catholic Church



2169b0cb365e468aed22ccde69065c3c.jpg
鹽水有間天主廟 是廟?不是廟?(LINE TODAY 看影音)


4530927b2acefe0612cbd3dfa70fb9db.jpg
尚酷ㄟ 宗教包容 鹽水天主堂 聖佳蘭隱修院(光啟社TV)


Built in 1955, Yanshui Catholic Church (鹽水天主神聖堂) has long been a place of fascination for tourists, and even though it is quite clearly a church, it also possesses characteristics of a temple building. From this perspective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say that it embodies an East-West fusion. In the early period, it provided a place for those who believed in Jesus, and indeed it was a place where early Christian priests were given room to spiritually express themselves. Later, an Asian version of the Last Supper painting was adapted according to a distinct Han aesthetic, with bread replaced by buns and chopsticks used as tableware. This fusion style of painting blended in quite well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intention of making more people accept new religious views. As free thought and openness have bloomed, the old mural has become cherished and precious.
Source:Tourism Bureau of Tainan City Government.

d826cd9287d481bda289563c0d168b7e.jpg

ee792cad68883a5828f48a315f7ca073.jpg
線上地圖



世界唯一中西合併建築與彩繪

鹽水天主神聖堂一直是許多旅人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明明是天主教卻又有著廟宇式的建築,只有外觀建築中式不稀奇,內部可以說是中西合併的極致了,早期為了讓 人信主耶穌,只能說讓當時傳教的神父們真的絞盡腦汁,連名畫”最後的晚餐"都改成了漢化版,食物變成包子,還拿著筷子等中式餐具,如此中西合併的大作改 造,都是為了融入地方,讓當時更多人容易接受新的宗教觀,現在觀念開放許多,當時的壁畫就顯得很珍貴了。

e9b2c88ac07c1c15b1b3b2777ae35df4.jpg

dc24791d69e051842ebf53a9dc70efcd.jpg
天主堂設有歷史介紹館






歷史

1955年,德籍方濟會士胡國臨神父在鹽水建立一座臨時天主教教堂,爾後因信徒增加而有擴建,此為今日祭天殿前身。原先的教堂大部分結構為木材,因生白蟻而有蛀朽,1969年來自陝西省的第五任本堂神父李少峰接任後開始教堂及周邊建築的重建工作。


1970年在教堂旁興建信徒的活動大樓「鹽光館」,為三層建築,底層有辦公室和活動中心,最上層則是宿舍;1976年建造「中華聖母亭」,為一六角形小亭,內有中華聖母態像,以及用玫瑰經的「痛苦」、「榮福」、「歡喜」三個五端為主題的畫像。1986年史建今日的教堂主體「祭天殿」。



建築

該教堂採用中國宮廷式長方形建築,並稱之為「祭天殿」,其內部有紅色圓柱上題詩詞。上方拱頂上以天主教的「天主十誡」、「信望愛德」等主題作畫,皆採用中國的雙龍搶珠等紋飾作為各主題畫邊緣的裝飾。這些紋飾也有出現在樑上。

51515e6563d401595d26add2f8bdcd0b.jpg

建築長方型其中一個短面為祭壇;後方圓拱壁龕上繪有中國風格的最後的晚餐圖像,畫中人物以華人面孔替代原先的西洋人物,並著上漢服;使用筷子吃包子饅頭,並用爵飲酒。

最後晚餐壁畫上方為三位一體圖,以三個身著漢服袍服的態像代表天主教的三位一體神祇。兩側則有許多身著漢服的人物,已表示天主教在中國的信眾也跟著登上天堂覲見天主。

a7500656c3bd9639e34577fb0cd77fc3.jpg

長方形建築的另一短邊,也就是祭壇的對面亦有一較小的壁龕,內為表達記念該地信眾祖先的「教友祖先牌位」及香爐;壁龕之上有以《創世紀》一、二章為主題繪製的「開天闢地」壁畫。壁畫下方有幾個李少峰神父選出的幾位代表性的聖人。有新約提到的聖若瑟、四大聖史、聖保祿等人,還有幾名方濟會的重要聖人,或有名的傳教者等13位。

長方形建築兩側圓柱間採光窗下有十四處苦路圖,過道上方則有從中華諸聖中選出幾位中國本地的天主教殉道者的事蹟為主題繪製圖像組,值得注意的是左側最後一組圖上為孔子和老子,另一邊則有徐光啟與利瑪竇以及吳鳳,惟吳鳳事蹟被考證為虛構後則將該畫的標題改為向台灣原住民傳教的麥傑神父。 兩兩一組的畫像間各夾著一幅出自舊約的人物的站姿畫像,不過右起第一幅不是出自舊約,而是君士坦丁大帝之母聖海倫納的畫像。

以上資料來源台南旅遊網、維基百科彙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