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鹽水導遊
2
老街寺廟
3
★ 【一銀巷】(1917年建築)4
https://www.yanshui.com.tw/custom_76278.html ★ 【一銀巷】(1917年建築) ★ 【一銀巷】(1917年建築) 鹽水老街古廟 - 一銀巷 簡介 橋南老街 王爺巷 連成巷 魚麟巷 中街 一銀巷 武廟 媽祖廟 大眾廟 日本神社 一銀巷  地圖位置          早期這裡有許多從事金紙製作店鋪,不時可以看到巷弄內金箔處處飛,所以又稱為金銀巷因為位於歷史古蹟第一銀行的後方,因此日治時代被命名為一銀巷,現代地理名為武廟路10巷。        據住在一銀巷地方耆老口述,巷子已存在超過150年歷史,至今仍保有近90年前建造的平房古屋。 第一銀行旁一銀巷入口 第一銀行  地圖位置 日據時代:第一銀行前身為日據時代之「嘉義銀行鹽水出張所」,於民國六年十一月一日設立(西元1917年)(日治大正6年)於現在鹽水鎮中山路十號(地圖位置)將近百年的歷史古蹟建築,年代僅次於大正元年所設立的萬華分行,由日本人建造。 民國十二年八月十二日(日治大正12年)台灣商工銀行合併新高、嘉義兩銀行,鹽水出張所由其接收承繼,更名為「台灣商工銀行鹽水出張所」,後因業務蒸蒸日上,於民國十八年三月一日(日治昭和4年)升格為「鹽水支店」。台灣光復:(西元1945年,民國35年)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一日改組更名為「台灣工商銀行」,鹽水支店亦隨之更名為「台灣工商銀行鹽水分行」。民國三十八年三月一日,再隨總行之更名改稱「台灣第一商業銀行鹽水分行」,舊行舍係出張所時改建之平房。民國四十一年五月嗣因業務發展需要,承購土地一批,於民國四十四年九月建築為三層樓房,內部羅國式挑高設計,氣派十足,曾是鹽水最著名的當代建築。民國四十一年十月遷入鹽水鎮三福路五十七號現址之新建行舍,繼續營業。民國六十五年一月一日,為配合業務國際化,名稱更易為「第一商業銀行鹽水分行」,並以此名稱沿用至今。  圖片說明:現今第一銀行為民國四十四年建築三層樓房,內部羅國式挑高設計,氣派十足,曾是鹽水最著名的當代建築。原設於大正六年(1917年)的臺中市第一商業銀行鹽水分行「初名嘉義鹽水出張所」(舊址位於中山路十號),在黃朝琴(出身鹽水)擔任一銀董事長期間,即便附近已有了第一銀行新營分行,在鹽水亦成立了分行。   圖片說明:鹽水分駐所至西門路間的武廟路路段,在鹽水港尚未淤積前,從古看西街可以看到鹽水港風光,後來黃朝琴先生(前省議會議長),見到太陽西下時,金色陽光灑滿大地之美景,深受感動,因而提名為「古看西街」(第一銀行靠近一銀巷的下方位置小牌子)。   圖片說明:一銀巷古巷入口即位於第一銀行後方。 黃朝琴背景: 黃朝琴,字蘭亭 ( 1897-1972 ),今臺南市鹽水區人。曾祖父由福建南安渡臺, 自祖父開始經營製糖事業,奠定家族經濟基礎,為臺南地方望族。 黃朝琴祖父黃錦興在臺南經營糖廍,事業發達之後兼營當鋪,乙未割臺時曾一度暫居福建省晉江縣,後又返臺; 之後因臺灣總督府的政策,將原有糖廍關閉換成資本參與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曾任董事; 黃朝琴之父黃宗海則繼續經營祖業,而他與其父先後逝世後,留下約150多甲的田地與當鋪等產業。 1897年黃朝琴生於富裕之家,稍長進入鹽水港公學校(今鹽水國民小學)就讀,並向父親學習漢文與日文。 1918年,黃朝琴力求精進,赴日留學,於1920年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與經濟科。在日留學期間,黃議長響應林獻堂(1881-1956)等人發起之政治運動,參與臺灣青年雜誌社之編輯任務,積極於《臺灣民報》上發表文章,鼓吹白話文與漢字改革,並經常在中國公使館幫忙,倡導民族運動及學習漢文。1922年,黃朝琴自早稻田大學畢業,隨即返臺舉辦各類演講,培養臺灣民眾之民族思想。 1924年,再赴美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究國際公法,於1926年獲碩士學位,返臺後放棄祖產繼承,前往中國任職於外交部僑務局,發揮專業,頗受當局倚重。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黃朝琴再度奉派為外交部駐臺特派員並兼任臺北市長。 1953年起又先後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及臺灣第一商業銀行董事長等職。 1963年,隨臺灣觀光業日漸發達,黃議長辭卸省議會議長職務,全心投入旅館業的經營,在臺北市中山北路興建國賓飯店,並擔任董事長,使其成為臺灣國際型飯店的先驅。 1972年與世長辭。葬於湖內鄉大湖村的黃氏墓園 (孝思園)。 1962年鹽水第7屆第4次鎮民代表大會為紀念黃朝琴將東門路改為朝琴路。   「造月工坊」遊憩區  地圖位置          在一銀巷入口位於第一銀行旁,剛進入即可見到「造月工坊」,以破損的古厝設計出美麗的休憩空間,適合親子拍照踏青,有月津港燈節留下的常態性燈展。 造月工坊的局部景觀 區公所向民政局申請陳俊諺、藍仁宏、蔡承恩與賴憲儀等四名具有園藝專業學識的替代役男,參與「造月工坊」計畫,並以分期分區方式整頓改造基地。在整頓基地後,再利用建物外牆結構,向上延伸出竹造裝置藝術。展覽空間中庭則做綠化設計,及設置紅磚步道,以延伸一銀巷弄的走道風格,作為入口走道意象。 「紅磚圍牆」古巷道 地圖位置    古色古香的磚牆圍牆         一銀巷至中間路段有著美麗的迴廊,古時透光的特點讓紅磚圍牆有了更多互動的可能。   「修德拜亭廣場」遊憩區  地圖位置  修德拜亭遺蹟前身為修德禪寺。         市府推動月津港風華再現計畫,將目前位在鹽水中山路的修德禪寺舊址整修為修德拜亭廣場,提供遊客和社區民眾休憩空間,並串聯月津港親水公園、橋南老街、水岸步道,成為完整遊憩動線。         鹽水子弟、市府都發局長吳欣修說,修德禪寺原名慎和堂,建於西元一九一九年(日治時期),老鹽水人也稱修德禪寺叫「後街堂」,因修德禪寺早年濟助不少孤苦貧病的民眾,在老一輩鹽水人心中很有地位。         修德禪寺遷建於治水路現址後,位在市中心中山路的舊址只剩拜亭,土地閒置多年,都發局推動月津港風華再現計畫,決定整修修德禪寺舊址,營造為社區遊憩景點,寺方也認同構想,無償提供土地。         都發局斥資約二百五十萬元,整修修德禪寺舊址的磚牆、鋪設步道和植栽,並有解說牌和禪寺的老照片圖案,最近才開放修德拜亭廣場,視覺煥然一新。(自由時報)         修德禪寺主供釋迦牟尼佛,原名「慎和堂,原為茅蓬斗室,位於鹽水鎮(今鹽水區)嘉芳里,日治時期明治39年(1906)年遷至現址,至大正8年(1919)由義存法師等七人發心重建,並更名為「修德禪寺」,大正9年(1920)落成,聘請日僧東海宜誠為首任住持,並屬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佈教所。 一銀巷旁的修德拜亭廣場。 修德拜亭廣場修德拜亭廣場遊憩區 一銀巷「紅磚厝」古厝   地圖位置 一銀巷紅磚厝從全木造至紅磚補強已歷經90年以上歷史,紅磚厝的磚砌屋身有全堵牆都砌以紅磚及半堵牆的紅磚建築;屋架結構大半是木或竹。下半牆牆面砌磚,上半牆則以竹片編織再糊以泥糠,外表再抹一層石灰。紅磚的砌縫並抹以水泥,聽說50年前水泥取得不易,所以較老的半堵牆的紅磚砌縫都先糊一層泥土後,再以少量的水泥抹上。 以前從事理髮的店面古厝         一銀巷土角厝與土角牆皆已損毀,目前留下之最老房子約90年前建造,梁柱不使用一顆鐵釘的建築榫印結構,這一特徵「大木結構」即樑柱等主體承重結構,牆壁下部以磚頭與石灰粗糠黏結堆疊而成,上部牆壁內部是以竹編為內架,以米糠加石灰加泥土加水混合塗抹竹編架作為牆壁,再以石灰加水加石棉塗抹於外璧而成。 以前從事賣蛇肉的店面古厝  
https://www.yanshui.com.tw/ 鹽水漫遊網
北台南最大的兒童遊樂公園在鹽水即將完工,敬請期待。YouBike鹽水六站租借點已啟用,遊客可租自行車漫遊鹽水,也可騎至新營轉運站搭乘國道客運,路程僅約2公里。台南市政府整建鹽水月津港沿岸5座水岸公園已全部整建完成,打造成浪漫月津港水岸遊憩綠色走廊,可讓民眾在這裡休憩、觀光,還有長達約7公里的自行車道,讓旅客能在這裡欣賞月津港日夜風光。鹽水不僅有兒童及成人特色公園,還有意麵等名產、週三夜市、百年牛墟、特色古蹟、百年建築、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等,走訪一趟月之美術館燈飾作品,再來碗道地鹽水意麵,是絕不能錯過的一大享受……

鹽水老街古廟 - 一銀巷

一銀巷  42af5d74e29361462b6da4cb0a33e6c3.png地圖位置

         早期這裡有許多從事金紙製作店鋪,不時可以看到巷弄內金箔處處飛,所以又稱為金銀巷因為位於歷史古蹟第一銀行的後方,因此日治時代被命名為一銀巷,現代地理名為武廟路10巷。
        據住在一銀巷地方耆老口述,巷子已存在超過150年歷史,至今仍保有近90年前建造的平房古屋。

07e999296cd0da06f5e68b1790bf3566.jpg
第一銀行旁一銀巷入口

第一銀行  42af5d74e29361462b6da4cb0a33e6c3.png地圖位置


日據時代:
第一銀行前身為日據時代之「嘉義銀行鹽水出張所」,於民國六年十一月一日
設立(西元1917年)(日治大正6年)於現在鹽水鎮中山路十號(地圖位置)
將近百年的歷史古蹟建築,年代僅次於大正元年所設立的萬華分行,由日本人建造。



b6267a56d852c7a6112e6d8f5feb2dfb.jpg

4dc20fc900b5185886aa72759112b110.jpg

423c2b52d76e8e70b1ce651145b50b96.jpg

9c9013821e5be30e437edacbd944b496.jpg


民國十二年八月十二日(日治大正12年)台灣商工銀行合併新高、嘉義兩銀行,鹽水出張所由其接收承繼,更名為「台灣商工銀行鹽水出張所」,後因業務蒸蒸日上,於民國十八年三月一日(日治昭和4年)升格為「鹽水支店」。

台灣光復:(西元1945年,民國35年)
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一日改組更名為「台灣工商銀行」,鹽水支店亦隨之更名為「台灣工商銀行鹽水分行」。民國三十八年三月一日,再隨總行之更名改稱「台灣第一商業銀行鹽水分行」,舊行舍係出張所時改建之平房。
民國四十一年五月嗣因業務發展需要,承購土地一批,於民國四十四年九月建築為三層樓房,內部羅國式挑高設計,氣派十足,曾是鹽水最著名的當代建築。民國四十一年十月遷入鹽水鎮三福路五十七號現址之新建行舍,繼續營業。民國六十五年一月一日,為配合業務國際化,名稱更易為「第一商業銀行鹽水分行」,並以此名稱沿用至今。
 

6f57d8a091d9ef2b4156c93bdb1f837d.jpg


圖片說明:現今第一銀行為民國四十四年建築三層樓房,內部羅國式挑高設計,氣派十足,曾是鹽水最著名的當代建築。原設於大正六年(1917年)的臺中市第一商業銀行鹽水分行「初名嘉義鹽水出張所」(舊址位於中山路十號),在黃朝琴(出身鹽水)擔任一銀董事長期間,即便附近已有了第一銀行新營分行,在鹽水亦成立了分行。

 

9e41f24719635c75bec8bd8af9e71bae.jpg

圖片說明:鹽水分駐所至西門路間的武廟路路段,在鹽水港尚未淤積前,從古看西街可以看到鹽水港風光,後來黃朝琴先生(前省議會議長),見到太陽西下時,金色陽光灑滿大地之美景,深受感動,因而提名為「古看西街」(第一銀行靠近一銀巷的下方位置小牌子)。

 f05bb232feb697a14e3b614672826c0d.jpg

圖片說明:一銀巷古巷入口即位於第一銀行後方


黃朝琴背景:

黃朝琴,字蘭亭 ( 1897-1972 ),今臺南市鹽水區人。曾祖父由福建南安渡臺,

自祖父開始經營製糖事業,奠定家族經濟基礎,為臺南地方望族。

黃朝琴祖父黃錦興在臺南經營糖廍,事業發達之後兼營當鋪,乙未割臺時曾一度暫居福建省晉江縣,後又返臺;

之後因臺灣總督府的政策,將原有糖廍關閉換成資本參與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曾任董事;

黃朝琴之父黃宗海則繼續經營祖業,而他與其父先後逝世後,留下約150多甲的田地與當鋪等產業。

1897年黃朝琴生於富裕之家,稍長進入鹽水港公學校(今鹽水國民小學)就讀,並向父親學習漢文與日文。

1918年,黃朝琴力求精進,赴日留學,於1920年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與經濟科。在日留學期間,黃議長響應林獻堂(1881-1956)等人發起之政治運動,參與臺灣青年雜誌社之編輯任務,積極於《臺灣民報》上發表文章,鼓吹白話文與漢字改革,並經常在中國公使館幫忙,倡導民族運動及學習漢文。

1922年,黃朝琴自早稻田大學畢業,隨即返臺舉辦各類演講,培養臺灣民眾之民族思想。

1924年,再赴美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究國際公法,於1926年獲碩士學位,返臺後放棄祖產繼承,前往中國任職於外交部僑務局,發揮專業,頗受當局倚重。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黃朝琴再度奉派為外交部駐臺特派員並兼任臺北市長。

1953年起又先後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及臺灣第一商業銀行董事長等職。

1963年,隨臺灣觀光業日漸發達,黃議長辭卸省議會議長職務,全心投入旅館業的經營,在臺北市中山北路興建國賓飯店,並擔任董事長,使其成為臺灣國際型飯店的先驅。

1972年與世長辭。葬於湖內鄉大湖村的黃氏墓園 (孝思園)。

1962年鹽水第7屆第4次鎮民代表大會為紀念黃朝琴將東門路改為朝琴路。


 

「造月工坊」遊憩區  42af5d74e29361462b6da4cb0a33e6c3.png地圖位置

         在一銀巷入口位於第一銀行旁,剛進入即可見到「造月工坊」,以破損的古厝設計出美麗的休憩空間,適合親子拍照踏青,有月津港燈節留下的常態性燈展。


31a350b5d64c9a9b65d09a8b5ebee632.jpg

c187322c01b72ce445980d627268d1ba.jpg

0826835db6ef829824fc0718017c77b0.jpg
造月工坊的局部景觀

區公所向民政局申請陳俊諺、藍仁宏、蔡承恩與賴憲儀等四名具有園藝專業學識的替代役男,參與「造月工坊」計畫,並以分期分區方式整頓改造基地。在整頓基地後,再利用建物外牆結構,向上延伸出竹造裝置藝術。展覽空間中庭則做綠化設計,及設置紅磚步道,以延伸一銀巷弄的走道風格,作為入口走道意象。

「紅磚圍牆」古巷道 42af5d74e29361462b6da4cb0a33e6c3.png地圖位置

  

1c8ac377d9c21748aea0f65654f24c4a.jpg古色古香的磚牆圍牆

bca5d6fa41828899a22839089877e39d.jpg
        一銀巷至中間路段有著美麗的迴廊古時透光的特點讓紅磚圍牆有了更多互動的可能

 

「修德拜亭廣場」遊憩區  42af5d74e29361462b6da4cb0a33e6c3.png地圖位置

 修德拜亭遺蹟前身為修德禪寺

        市府推動月津港風華再現計畫,將目前位在鹽水中山路的修德禪寺舊址整修為修德拜亭廣場,提供遊客和社區民眾休憩空間,並串聯月津港親水公園、橋南老街、水岸步道,成為完整遊憩動線。

        鹽水子弟、市府都發局長吳欣修說,修德禪寺原名慎和堂,建於西元一九一九年(日治時期),老鹽水人也稱修德禪寺叫「後街堂」,因修德禪寺早年濟助不少孤苦貧病的民眾,在老一輩鹽水人心中很有地位。

        修德禪寺遷建於治水路現址後,位在市中心中山路的舊址只剩拜亭,土地閒置多年,都發局推動月津港風華再現計畫,決定整修修德禪寺舊址,營造為社區遊憩景點,寺方也認同構想,無償提供土地。

        都發局斥資約二百五十萬元,整修修德禪寺舊址的磚牆、鋪設步道和植栽,並有解說牌和禪寺的老照片圖案,最近才開放修德拜亭廣場,視覺煥然一新。(自由時報)

        修德禪寺主供釋迦牟尼佛,原名「慎和堂,原為茅蓬斗室,位於鹽水鎮(今鹽水區)嘉芳里,日治時期明治39年(1906)年遷至現址,至大正8年(1919)由義存法師等七人發心重建,並更名為「修德禪寺」,大正9年(1920)落成,聘請日僧東海宜誠為首任住持,並屬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佈教所。

1455fc26d986e6a223ff85738fa7d59c.jpg

一銀巷旁的修德拜亭廣場。

2e81c610f31d982b3e63fd7e58f0d35c.jpg

修德拜亭廣場

b93d7fabd675c7c3608476c67b8a937e.jpg
修德拜亭廣場遊憩區

一銀巷紅磚厝古厝   42af5d74e29361462b6da4cb0a33e6c3.png地圖位置

一銀巷紅磚厝從全木造至紅磚補強已歷經90年以上歷史紅磚厝的磚砌屋身有全堵牆都砌以紅磚及半堵牆的紅磚建築;屋架結構大半是木或竹。下半牆牆面砌磚,上半牆則以竹片編織再糊以泥糠,外表再抹一層石灰。紅磚的砌縫並抹以水泥,聽說50年前水泥取得不易,所以較老的半堵牆的紅磚砌縫都先糊一層泥土後,再以少量的水泥抹上。


765e448b4a91ef31f27db0ce141eda4b.jpg以前從事理髮的店面古厝

        一銀巷土角厝與土角牆皆已損毀,目前留下之最老房子約90年前建造,梁柱不使用一顆鐵釘的建築榫印結構,這一特徵「大木結構」即樑柱等主體承重結構,牆壁下部以磚頭與石灰粗糠黏結堆疊而成,上部牆壁內部是以竹編為內架,以米糠加石灰加泥土加水混合塗抹竹編架作為牆壁,再以石灰加水加石棉塗抹於外璧而成。

75ffcc6cd552a5d9b0428d7c7a8684c6.jpg以前從事賣蛇肉的店面古厝